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与科研】温州大学陈久喜课题组:钯催化邻氰基联芳基化合物与芳硼酸的串联反应合成二芳基并[c,e]吖庚因衍生物

CBG资讯 CBG资讯 2022-06-22


导语


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陈久喜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过渡金属催化有机硼试剂参与的反应研究。近日,课题组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发展了钯催化邻氰基二芳基化合物与芳基硼酸的跨环串联反应合成5-芳亚甲基-7-芳基-5H-二芳基并[c,e]吖庚因(DOI: 10.1021/acs.orglett.9b02351)。


陈久喜课题组简介


陈久喜课题组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催化有机硼试剂与腈的反应研究,致力于发展新颖的有机合成方法和合成策略来构建系列含氮杂环化合物。同时,课题组还开展了含氮杂环化合物和药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欢迎热爱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的学生加入研究队伍


陈久喜博士简介



陈久喜,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04年本科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现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07获温州大学硕士学位,2014年获浙江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9月至今就职于温州大学。至今已在Org. Lett., Chem. Commun., J. Org. Chem., Green Chem., Adv. Synth. Catal.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和"十一五"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项目(排名第一)等。



前沿科研成果


钯催化邻氰基联芳基化合物与芳硼酸的串联反应合成二芳基并[c,e]吖庚因衍生物


二苯并[c,e]吖庚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含氮七元杂环化合物,然而二苯并[c,e]吖庚因骨架的构建一直是有机合成化学中的挑战性课题。目前,二苯并[c,e]吖庚因衍生物的合成方法鲜有报道。受课题组前期钯催化腈类化合物和芳基硼酸的串联反应(Org. Lett. 2017, 19, 218; Green Chem. 2017, 19, 1740; Org. Lett. 2018, 20, 3083; Adv. Synth. Catal. 2018, 360, 3260)工作的启发,作者利用易得的2'-乙酰基-[1,1'-联芳基]-2-腈与芳基硼酸的串联反应,实现了传统方法难以制备的5-芳亚甲基-7-芳基-5H-二芳基并[c,e]吖庚因衍生物的合成。



图1. 跨环串联反应合成5-芳亚甲基-7-芳基-5H-二芳基并[c,e]吖庚因

(来源:Org. Lett.

 

作者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筛选,最后确定以下反应条件:三氟乙酸钯为催化剂,2,2'-联吡啶为配体,甲磺酸为添加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目标产物可达到最佳收率。然后作者在此最优条件下对反应底物进行了拓展,结果表明:各种取代的2'-乙酰基- [1,1'-联苯基]-2-腈和芳基硼酸都能以中等到良好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

 


图2. 芳基硼酸底物拓展

(来源:Org. Lett.



图3. 2'-乙酰基- [1,1'-联苯基]-2-腈底物拓展

(来源:Org. Lett.

 

此外,作者通过X-ray晶体衍射进一步确证产物3j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4. 产物3j的结构

(来源:Org. Lett.

 

为了进一步研究该串联反应可能的机理,作者设计了以下控制实验,并开展了DFT理论计算(图5)。




图5. 控制实验和DFT理论计算

(来源:Org. Lett.

 

基于以上实验和计算结果,作者提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首先钯催化剂A与芳基硼酸通过转移金属化形成芳基钯物种B,然后2'-乙酰基-[1,1'-联芳基]-2-腈中的氰基与钯配位并发生碳钯化形成亚胺-钯中间体C;接着中间体C经历分子内环合得到钯化合物D;在MsOH存在下D发生质子化,生成醇中间体E,同时钯催化剂再生;醇中间体E经历脱水得到烯烃中间体F;最后,F与芳基硼酸再经历氧化Heck偶联反应得到目标产物5-芳亚甲基-7-芳基-5H-二芳基并[c,e]吖庚因衍生物。

 


图6. 可能的反应机理

(来源:Org. Lett.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Org. Lett.(DOI: 10.1021/acs.orglett.9b02351)。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温州大学2017级硕士生姚鑫容,课题组的邵银林为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得到了课题组其他研究生和老师的协助。理论计算部分由温州大学夏远志教授课题组完成,通讯作者为陈久喜教授。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1572162)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6B020012、LQ18B020006)的经费资助。



姚鑫容(左)和邵银林(右)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关于人物与科研

在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中国迎来了“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化学领域,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非常优秀的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CBG资讯、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方微博、CBG微信订阅号等平台合力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他们的研究,倾听他们的故事,记录他们的风采,发掘他们的科研精神。欢迎联系:editor@chembeango.com


温州大学陈久喜课题组:钯催化的三组分串联反应策略实现“一锅法”合成喹唑啉衍生物

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潘卫东/任海课题组:噁唑啉/铜催化烷氧自由基的生成及官能化反应研究

上海有机所施世良研究员课题组:氮杂环卡宾-镍催化的多氟芳烃的不对称C-H烷基化反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